1月22日,由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華南分會主辦的“律師視野下的法官裁判思維——以最高法院案例為例”沙龍講座在深舉行。沙龍由武漢大學民商法學博士、北京大成(深圳)律師事務所高階合伙人、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仲裁員朱蘭春主講,貿仲委/海仲委秘書長助理金曦主持,貿仲委/海仲委華南分會秘書長黎曉光對此次沙龍的進行了點評。
本次沙龍舉辦是在朱蘭春博士個人專著《法官如何裁判——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要旨與思維》再版發行的背景下舉行的,該書十年磨一劍,結合大數據技術總結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自1985年至2014年公布的逾8000多件民商事判決書,創造性地提出新的案例研究方法論——四元結構分析法。
朱博士圍繞“律師應該研究法官裁判思維”“法官裁判思維的規律性”“法官裁判思維的方法論”以及“新形勢下律師自律與提升”展開演講。朱博士指出,為了能夠更準確掌握法律的運用,通過裁判文書研究法官思維是必要而且是可行的,而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就是案例庫中處于金字塔尖最寶貴的案例資源。對于許多業內人士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同案不同判”以及某些個案的質疑,朱博士認為,要用歷史發展的眼光看待這類現象,對于最高人民法院的公布的案例要秉承“誠、學、立、破”的心態,要在充分學習研究謹慎提出建設性意見。在當今時代對于青年律師,朱博士勉勵大家抵制誘惑,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立志成為學者型律師。
本次講座內容豐富、角度新穎、理論深刻,贏得了與會者的高度贊譽。朱蘭春博士也同與會者進行了互動,針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在熱烈的討論氛圍中為期半天的專業沙龍活動結束。